报名条件

辽宁中医药非全博士给双证吗?

发布时间:2025-03-11 15:23:08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最近不少同学私信问我:"老师,辽宁中医药的非全博士到底有没有双证哈?"今天就和大家唠唠这个事儿。咱们个人觉得——现在报读辽宁中医药的非全博士,确实是发双证!

先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毕业的小张,现在在沈阳中医院上班。他读的就是辽宁中医药的针灸推拿非全博士,去年6月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用他的话说:"现在评职称、考编制都认这个双证,和全日制没啥区别。"

辽宁中医药的非全博士培养有三大特点:

1. 周末集中授课,寒暑假不用到校

2. 毕业要求发表1篇核心期刊论文

3. 学费3年共4.8万,分学年交

但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① 报名必须要有执业医师证

② 导师带教名额有限,建议提前联系

③ 临床实践要满800小时

④ 论文查重率必须低于15%

现在报名的话,2024年还有最后两批面试机会:9月15日和11月10日。建议想报名的同学现在就要开始准备推荐信和研究成果证明了。

最后说句大实话:虽然非全博士拿双证了,但学习强度真不小。既要上班又要搞科研,没点毅力真坚持不下来。建议大家量力而行,别光盯着证书,得考虑自己的时间精力。

辽宁中医药非全博士给双证吗?

非全日制博士和全日制博士的区别有哪些?

很多人在考虑读博时,都会纠结一个问题:选非全日制还是全日制?这两种模式看起来都是“博士”,但实际差别可大了。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一聊,帮你彻底搞明白怎么选更合适。

一、学习方式:上班族 vs 脱产党

全日制博士主打一个“全职学习”,工作日基本都在学校待着。上课、做实验、跟导师讨论课题是日常,和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节奏差不多,属于完全脱产状态。

非全日制博士更像是“周末进修班”。平时该上班上班,周末或者集中某段时间到校学习。很多高校会安排寒暑假集中授课,方便在职人员兼顾工作和学业。说白了,适合那些不想放弃现有工作又想提升学历的人。

二、时间安排:长跑 vs 短途

全日制博士学制一般在34年,要求连续在校学习,中间不能随便中断。比如理工科博士要泡实验室,文科博士要蹲图书馆查资料,时间安排比较紧凑。

非全日制博士的学制通常长12年,有些甚至允许延长到68年。毕竟大家平时要忙工作,写论文只能见缝插针。不过别以为时间宽松就能划水——现在很多高校要求非全和全日制博士论文质量必须一致。

三、适应人群:职场老手 vs 学术新人

全日制博士主要面向应届硕士毕业生,或者辞职专心搞科研的人群。适合经济压力小、想走学术路线的人,比如未来打算进高校或研究所。

非全日制博士的招生对象更明确:在职的企事业单位骨干、高校教师、公务员等。这类人往往需要学历镀金来评职称或晋升,但又不能丢掉现在的饭碗。

四、费用支出:自掏腰包 vs 公家补贴

全日制博士普遍享受国家助学金,每月有生活补贴,部分导师还会发科研补助。学费一般在1万/年左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

非全日制博士的学费就贵多了,普遍在415万/年不等,而且没有国家补贴。有些单位会报销部分学费,但大多数人得自己承担。举个真实例子:某985高校的工程类非全博士,全程读下来要花20多万。

五、毕业门槛:真刀真枪 vs 一视同仁

以前有人说非全博士“水”,现在可不一样了。教育部明文规定,非全和全日制博士的培养标准必须统一。无论是课程学分、论文盲审还是答辩要求,两边完全看齐。

不过实际操作中,非全博士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比如实验数据收集难(没时间蹲实验室)、导师见面次数少(要协调工作时间)。所以别以为非全容易毕业,现在高校清退延毕博士时,可不管你是哪种学习方式。

六、认可度变化:从偏见走向平等

早几年非全博士确实吃过亏,有些单位招聘时只认全日制学历。但2016年教育部发文强调两者学历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后,情况逐渐好转。

现在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中,大部分岗位已不再区分学习形式。国企和民营企业也更看重博士毕业院校和专业,而非学习方式。不过学术界还是更倾向全日制博士,这点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

七、怎么选才不踩坑?

如果打算进高校当老师,优先选全日制

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评职称,非全性价比更高

企业高管读博镀金,选非全不影响现有职位

理工科需要大量实验的,建议全日制

文科或管理类专业,非全的灵活性更有优势

两种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看个人需求。在校生想专心搞学术就别惦记非全,职场人士也没必要辞职赌前程。现在很多高校允许中途转换培养方式,比如非全转全日制(需重新参加考试)或者全日制转非全,这也算是个折中方案。

无论是选非全还是全日制,博士都不是混日子就能拿到的头衔。熬夜写论文、掉头发改数据、答辩被怼到怀疑人生...这些“必修课”谁都逃不掉。关键是想清楚自己读博的目的,做好时间管理,剩下的就是咬牙坚持了。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电脑版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