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报考必读:哪些学校还在招生?每月要上几天课?
发布时间:2025-03-04 16:45:21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关于在职博士的最新情况,我用大白话给各位唠清楚:
1. 现状盘点(2025年最新)
现在全国有31所高校保留在职博士项目,主要集中在医学、工程、教育三大领域。比如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博士、北航的工程博士、北师大教育博士等。招生名额比前两年少了近4成,很多学校转为"定向就业博士"培养模式。
2. 报考四件套必备条件
硕士毕业满5年(计算到报名当年9月)
手头有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发明专利
单位盖章的定向培养协议
两位正高职称专家推荐信
3. 避坑指南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中期答辩淘汰制,去年某985高校淘汰率达到27%。建议选择周末集中授课的学校,比如中国政法大学每月集中4天面授,比网络授课的认可度高。
4. 过来人建议
适合这三类人报考:
①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晋升用
②国企中高层干部
③高校讲师评职称
不适合应届生和私企员工,既没时间又难报销学费(年均812万)
5. 证书含金量
毕业证会标注"定向就业",学位证与全日制一致。评职称、申请项目都认可,但部分省份人才引进政策不纳入补贴范围,报考前建议先咨询本地人社局。
在职博士每月要上几天课?过来人告诉你真实就读体验
很多人对在职博士的上课安排一头雾水,网上信息要么太官方,要么说得模棱两可。作为去年刚入学的高校在职博士生,我用亲身经历给大家唠唠实际情况。
一、不同学校差别能有多大?
我报考前咨询过五所高校,发现根本没有统一标准。比如某理工科强校要求每月必须到校两次,每次连上两天整;而我最终选择的某综合类大学,直接采用"集中授课"模式——每学期开头两周全天上课,其余时间自己搞科研。隔壁市那所师范院校更灵活,把直播课和录播课混着来,只要求学生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到校签到。所以说,选学校前务必打招生办电话问清楚,最好能找到同专业的学长打听。
二、上课形式比想象中多样
现在不少高校搞创新教学,我们实验室有个大哥在西南某校读博,他们搞的是"任务打卡制"。每月完成指定文献阅读量,线上参加两次组会,就算完成课时要求。我自己遇到的教授们也挺实在,有两位个人觉得:"你们能抽空来听讲座最好,实在来不了就把课件吃透,期末交份报告就行。"不过要注意,实验类专业可没这么轻松,我室友搞生物工程的,每周二四下午雷打不动要去细胞房。
三、工作和学习怎么两不耽误?
说说我的时间表供参考:我在国企做技术岗,平时朝八晚五。学校要求每月第二周全天到校,正好用上年假。遇上项目验收期,就跟导师申请调课,用晚上补网课。最忙的是去年十一月,正好赶上单位职称评审和学校中期考核,那段时间真是连轴转。建议想读的朋友提前做两件事:一是跟直属领导打好招呼,二是家里装台高速打印机,随时备战突如其来的材料申报。
关于作业和论文,别信网上说的"在职博士要求低"。我们专业今年清退了两个同学,都是论文进度不达标。平时课后作业多是结合实际工作的案例分析,反而比全日制生的纯理论作业更费脑子。导师组特别看重数据真实性,我有次交的报告用了单位未公开的测试数据,差点被判定学术不端。
单位里常有同事问值不值得读,我觉得这事分人。要是单纯为了升职加薪,现在很多单位已不认在职学历了。但像我们做技术研发的,带着实际问题回去找导师探讨,经常能碰撞出新思路。上周刚用博士课题里的算法优化了生产线,给公司省了二十多万成本,这大概就是读博的意外收获吧。
最后说个大实话:千万别指望"混"文凭。我们这届录取的37人里,目前已有6人主动退学,都是低估了时间精力消耗。那些宣传"轻松拿证"的机构,十个有九个不靠谱。真正要读的话,做好未来三四年没有周末、没有长假的心理准备,手机里订三个闹钟提醒自己交材料的日子,办公室抽屉常备眼药水和颈椎按摩仪——这才是最真实的在职博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