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条件

在职读博必看:易学专业报考全指南+避坑手册(文科生专属版)

发布时间:2025-03-04 16:32:48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一、过来人所以说的三大报考要点

1. 报名门槛要看清:

学历要求:硕士毕业满2年(应届生可同步准备)

工作经验:需提供单位盖章的在职证明(私企同样适用)

加分项:发表过易学相关文章优先(内部期刊也算)

2. 备考准备三步走:

笔试:重点复习《周易概论》+《术数基础》(附2023真题回忆版)

面试:准备3个研究方向提案(切忌假大空)

材料:推荐信要找熟悉学术能力的导师(职位高低不重要)

3. 时间管理诀窍:

以去年上岸的老张为例:

工作日:19:0021:00固定学习(用番茄工作法)

周末:参加线上读书会(累计学术活动时长)

碎片时间:用"易学随身听"APP磨耳朵

二、常见误区澄清

× 必须脱产学习 → 每月集中授课4天

× 年龄超过35不能报 → 今年最大录取者48岁

× 要懂奇门遁甲 → 实际考纲以文献研究为主

三、避坑指南

1. 警惕"包过班":某机构去年被曝虚假宣传

2. 档案存放:在职人员注意调档流程

3. 学费明细:每年3.2万含教材费(可分期)

在职读博必看:易学专业报考全指南+避坑手册(文科生专属版)

在职博士学费要多少?易学专业读博真实开销清单

说到读在职博士,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贵不贵”。尤其是像易学这类相对小众的专业,网上信息少,大家心里更没底。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从学费到杂费,把真实开销给大伙儿列个明白账。

一、学费到底交多少?看学校也看专业

在职博士的学费没有全国统一标准,不同院校差距能差出一辆车钱。985高校普遍在5万到10万之间,普通高校3万到8万比较常见。易学专业比较特殊,全国开设的院校不多,像山东大学、武汉大学这类有相关研究方向的,学费一般在6万左右分三年交。要注意的是,有些学校会把导师指导费单独列出来,这部分可能每年要多掏5000到1万。

二、别只看学费单 这些钱也得准备好

1. 教材资料费

易学专业要买《周易》各种注本、出土文献影印本,一套帛书《周易》影印版就得小两千。加上罗盘、蓍草这些工具,三年下来少说准备5000块。

2. 调研考察费

跟着导师去安阳殷墟、洛阳二里头做田野调查是常事。参加一次学术考察,交通住宿自费的话,三天花费2000起步。要是去台湾、香港参加研讨会,来回机票就得四五千。

3. 论文开支

查重费、盲审费这些固定支出大概2000,要是需要做甲骨文拓片或者三维建模,额外花个万把块很正常。有个在读的朋友为了复原宋代占盘,光3D打印就花了3000多。

三、省钱有门道 这些钱能省则省

1. 选补贴多的学校

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每月有1800元助研津贴,虽然不多但能抵点书本费。有些地方高校还会给在职博士报销部分差旅费,报名前记得打听清楚。

2. 活用单位资源

在高校工作的老师最划算,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查资料,省下知网充值卡的钱。事业单位上班的可以试试申请继续教育补贴,虽然不一定批,但填个表说不定能报三五千。

3. 二手渠道捡漏

周易学会的微信群经常有人转手绝版书,我去年花600块收了套原价2800的《易藏》。实验室淘汰的电子罗盘,找师兄师姐50块钱就能拿下。

四、容易忽略的隐形消费

1. 时间成本

周末上课意味着少接私活,搞设计的少画两张图,做工程的少接个项目,这个损失可比学费多多了。建议选弹性学制的学校,有些课程能晚上上网课。

2. 人情往来

师门聚餐AA制一次200,教师节给导师送伴手礼,这些杂七杂八三年下来也得小一万。不过这个看个人,有的导师明确说不收礼,压力就小很多。

3. 补考重修费

《古文字学》这种硬课挂科的话,重修一学分要交800。见过最狠的师兄,《易经象数研究》考了三次才过,多花了半个月工资。

五、过来人的大实话

隔壁老张去年刚从某985易学博士毕业,他算了笔总账:学费6万8,买书花了1万2,参加6次考察用了3万,论文相关开支2万,杂费1万5,总共14万出头。他说最烧钱的是去日本考察东洋文库的那次,十天花了2万3,不过见到了国内没有的战国竹简,也算值了。

要是手头紧,建议优先考虑本省高校。比如在湖南的选湖南大学,能省下不少差旅费。实在想读名校的,可以看看有没有联合培养项目,像北师大和香港浸会大学合办的项目,学费能分期还免息。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电脑版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