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非全博士学费清单(2025版)
发布时间:2025-03-30 10:31:15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黑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项目因其灵活的授课方式和名校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职场人士关注。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2025年学费这件事,准备报考的朋友可得仔细看好了。
先说基础费用标准,2025年文史类博士每年收2.8万元,理工类3.2万元,艺术类3.5万元。注意这个学费是分年度缴纳的,不像硕士可以一次性付清。缴费方式推荐用学校财务处的线上支付系统,每月1-5号开放通道,支持支付宝和云闪付。
有三点别忘了,第一,教材费要单独准备,平均每学期500-800元;第二,实验类专业要额外交耗材押金3000元;第三,延期毕业的话,从第5学年开始每年增收1万元管理费。去年就有位搞材料研究的师兄,因为实验进度问题多交了2万块,这事得提前规划好。
对比省内其他高校,黑大的收费标准处在中游位置。像哈工程的非全博士学费要高出15%左右,但齐齐哈尔大学又便宜20%。个人建议还是要综合导师资源和专业实力来看,毕竟读博不是买菜,不能光图便宜。
非全日制博士论文答辩有哪些新规定?
一、资格审核更严格,材料要“过三关”
过去部分高校对非全日制博士的资格审核相对宽松,但现在明确要求,必须修满学分、通过中期考核、完成导师认可的论文初稿才能申请答辩。
比如某985高校新增了“预答辩”环节,要求提前3个月提交论文框架,由3位专家匿名打分,得分75分以上才能进入正式答辩流程。材料审核阶段还会查重,重复率超过10%直接打回,比往年严格不少。
二、答辩形式灵活化,线上线下可自选
疫情后不少学校保留了线上答辩的选项。新规明确,非全日制博士可选择现场答辩或视频答辩,但需要提前15天提交申请。
注意!选择线上答辩的同学要确保网络稳定,部分高校要求使用指定平台(比如腾讯会议专业版),并且全程录像存档。如果答辩中途断网超过5分钟,可能被判定为“无效答辩”,得重新排队等安排。
三、评审专家“双盲抽签”,校外比例增加
现在很多学校采用“双盲抽签”定评委,答辩前一周,系统随机抽取3-5位专家,其中至少2位来自校外单位,学生和导师直到答辩当天才知道评委名单。
某双一流高校的老师透露,“以前校外专家占30%,现在提高到50%,而且必须有1位是行业一线专家。”这意味着论文的实践价值会更受重视,纯理论研究的同学可能需要补充案例数据。
四、时间安排更人性化,周末夜间可预约
考虑到在职博士的工作性质,多所高校开放了非工作日答辩通道。比如,
北京某高校每月说一千,道一万一个周六开设专场
上海某大学提供工作日晚间时段(18:00-21:00)
不过这些时段比较抢手,建议确定论文进度后尽早预约,有的学校要提前2个月占位。
五、结果公布提速,修改期限缩短
以前答辩后可能要等1个月才能拿到结果,现在大部分学校改成7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修改论文的时间也从原来的3个月压缩到45天。
重点提醒,如果首次答辩未通过,二次答辩的间隔期从半年缩短为4个月,但需要重新交评审费,费用比第一次高20%左右。
六、新增“原创声明”和“数据溯源”材料
最新规定要求提交两份附加材料,
1. 《研究成果原创性声明》,需导师和所在工作单位负责人双签名,确认论文内容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2. 《原始数据存档证明》,实验数据或调研资料必须上传到学校指定数据库,并附上数据目录截图
某高校研究生院老师表示,“去年有学生因无法提供原始问卷底稿被取消学位,今年这块查得更严了。”
七、费用标准透明化,这些钱不用交了
过去常被吐槽的“隐形收费”现在明令禁止,
取消答辩场地使用费(原200-500元/场)
不再收取纸质论文装订费(改为统一电子版存档)
校外专家交通费由学校专项经费承担
不过论文查重费(约200元/次)和超过规定页数的印刷费(0.5元/页)仍需自理。
以上就是目前了解到的最新动态。准备答辩的同学一定要提前和导师确认本校细则,不同高校的执行标准可能略有差异。尤其要注意材料提交的截止时间,现在很多学校都是系统自动关闭通道,错过就得等下一批。
上一篇: 黑龙江大学在职博士研修班入学后主要的上课方式以及其上课时间介绍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