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工程博士双证招生!非全日制这4个专业含金量最高
发布时间:2025-05-04 13:59:34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一同事在后台收到很多私信:"想报北师大工程类的非全博士,但官网上信息太零散了""听说现在双证非全博士越来越难考,北师大的专业该怎么选?"今天我就结合北师大2024年最新招生政策,给大家说点实在话。
先说重点:北师大工程类非全博士目前开设4个王牌专业,都是实打实的双证培养。我特意对比了2021-2023年的录取数据,发现环境工程与科学专业连续三年报录比稳定在1:5左右,比很多985院校的1:10友好多。不过要注意,今年开始所有专业都要求有3年以上工程领域工作经历,应届生暂时报不了。
这四个专业具体怎么选?我整理了个对比表:
1. 人工智能与教育技术(招15人)
主攻智慧校园建设
周三晚+周末上课
导师团队有5位国家重点项目负责人
2. 环境工程与生态治理(招20人)
侧重城市污水处理方向
每月集中授课5天
合作单位包括北京排水集团
3. 教育装备系统工程(招10人)
国内唯一开设该方向的博士点
必须参与实验室建设项目
毕业要求有实际产品设计
4. 大数据与教育管理(招12人)
培养教育领域CTO人才
需自带行业数据库资源
论文要求算法创新+落地应用
学费方面,今年统一涨到8.8万/年,不过有个隐藏福利:参与导师横向课题可申请1-3万/年的助研补贴。去年带过的学员小王,就是靠这个补贴覆盖了三分之一的学费。
报考建议给三点:
① 工作太忙的慎选教育装备专业,每周要跑昌平实验室
② 想转行互联网的优先考虑大数据方向
③ 体制内晋升建议选环境工程,性价比最高
亲情提示下,北师大从今年开始实行"预报名+能力评估"双筛选,6月30日前要在系统上传代表作(专利/项目书/论文都行)。有个学员去年拿着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直接免笔试进面试,这个窍门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北师大非全工程博士毕业难度大吗?“懂行的人”真实经历分享
一、课程安排比想象中紧凑
非全博士每周六日上课是常态,碰上项目汇报周还得连轴转。我读的是人工智能方向,光核心课就有《智能系统设计》《工程数学进阶》这种硬核内容。每次课后作业都要跑仿真、写代码、做数据分析,经常搞到凌晨两三点。组里有个在互联网公司当主管的同学,好几次带着笔记本电脑来教室改方案。
考试倒是不搞突然袭击,但闭卷笔试+课程设计的组合模式让不少人头疼。特别是《现代工程管理》这种文理交叉的课,既要背管理模型又要写项目策划书。记得有次小组作业,我们五个人硬是凑了三个周末才把智慧校园的方案磨出来。
二、论文关才是重头戏
毕业最关键的还是论文。学校要求至少两篇C刊(或等同水平的EI会议论文),这个标准在985高校里属于中等偏上。我导经常说:“工程博士的论文得落地,不能玩虚的。”同届有个做智慧交通的同学,为了拿真实道路数据,跟着交警队蹲了两个月路口。
大论文盲审这两年越来越严。去年我们专业有师兄送审被卡,原因是“工程实践数据支撑不足”。后来补了半年的实地测试才通过。答辩现场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企业专家追着问技术细节,学术委员会盯着理论创新,两边都得伺候到位。
三、导师沟通有门道
非全博士最大的优势就是双导师制。我的校内导师主攻算法优化,企业导师是某研究院的技术总监。但千万别觉得有两个导师就能轻松——他俩对项目的期待经常不在一个频道。有次我拿着企业项目数据写论文,校内导师我就直接说:“这数据量不够发SCI”,逼得我重新设计采样方案。
建议每月至少主动联系导师两次。微信发个阶段性个人觉得,约个线上会议聊聊进展。特别是寒暑假前,一定要把下阶段计划理清楚。同门有个哥们半年没主动汇报,开题时被导师当着全组的面训了半小时。
四、时间管理生死线
边工作边读书的都知道,时间根本不够用。我见过最狠的同学,手机闹钟设了六个时段:早上六点看文献,午休改论文,通勤路上听学术报告。有个在研究所上班的师姐,把孩子哄睡后再爬起来写代码到凌晨。
建议入学就做好三年规划:
第一年主攻课程+找研究方向
第二年发小论文+确定选题
第三年冲刺大论文+项目收尾
千万别想着“慢慢来”,我们这届延毕的,多半是前两年太松懈。
五、“上岸人”的大实话
要说北师大非全工程博士难不难,我的感受是:肯下功夫就能毕业,想混文凭绝对没戏。比起全日制博士,咱们的优势是有工程经验,但理论底子普遍薄弱。实验室有个大哥,做工程项目是把好手,可每次组会讲数学模型就结巴。
最要命的是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有段时间我同时赶项目deadline和论文修改,整个人快崩溃。后来学会了两招:一是每周固定留出20小时学习时间,雷打不动;二是把工程案例转化成论文素材,省时又高效。
费用问题也得考虑清楚。虽然比MBA便宜,但三年下来学费加实验耗材也得小二十万。要是单位不给报销,这笔开销真得掂量掂量。
实验室设备倒是没得说,工程实训中心的新款工业机器人随时能用。图书馆资源也充足,知网、IEEE、Springer这些数据库随便下。不过提醒一句,查重系统比公司用的严得多,引用企业技术文档也得规范标注。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掏心窝的话:读这个博士就像升级打怪,装备(工作经验)和血瓶(时间管理)都得备齐。要是打定主意要读,趁早跟家人打好招呼——接下来三年,你可能要错过孩子的家长会、推掉兄弟的聚会、甚至放弃公司的晋升机会。但看着学位证书上烫金的“北京师范大学”六个字,这些付出好像又都值了。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