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法律非全日制博士,毕业是个“硬骨头”吗?

发布时间:2025-08-25 10:47:10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天津大学的法律非全日制博士,想毕业啊,还真的不算是会很简单。就拿2023年来说,整体毕业率才18%。简单来看的话,一百来个博士生里,能顺顺当当毕业的,连二十个都不到。

image.png

主要也是源于当前,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博士,毕业要求几乎没差

都得闯过课程、论文、发表这几关。

本来在职的学生就得兼顾工作,这么一来,难度直接翻倍了。

读法律专业的博士,想毕业的话。

核心期刊的论文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就像《法学》这种核心期刊。

不光要求论文字数在一万六到两万四之间。

还得经过严格的匿名审稿。

要是三个月没消息,才能换个地方投。

对在职的同学来说,白天在律所或者机关处理正事。

晚上还得熬夜查文献、改论文,这都是常有的事。

想写出达标的好论文,真得挤时间下苦功才行。

论文这关,更是难上加难。

法律博士的论文,既得有理论深度,还得结合实际。

字数通常少不了。

而且天津大学向来以“严把质量关”出名

论文盲审那是一点不含糊。

虽说整体盲审通过率在75%到90%之间。

但落到法学这种讲究逻辑严谨的学科。

评委们对细节的要求特别高。

image.png

有同学说啊,光是参考文献的格式。

就改了十好几次。

更别说论点论证上的打磨了。

要是盲审没过,最多就两次延毕机会。

每次半年时间。

那压力,想想都头大。

但想跟导师深入交流,得提前很久预约。

学术讲座、读书会大多安排在工作日。

在职同学要么请假去,要么只能看回放。

参与感差了不少,积累学术人脉也更难。

不过话说回来,非全日制博士也有自己的优势。

法律实务经验能帮他们选到更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比如有人结合工作中的环境纠纷案例,研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问题。

反而更容易做出有价值的成果。

而且学校和导师也理解在职学生的难处。

不少导师会建议把工作项目和博士研究结合起来,让两者互相促进。

想顺利毕业,得有实打实的策略。

有学长总结出“三多”经验:多利用线上资源,趁午休或睡前看学术直播、查论文

多主动联系导师,哪怕不能见面,也要定期发邮件汇报进展、请教问题。

多和同学组队,不同单位的法律从业者一起讨论,能碰撞出不少新思路。

还有人把单位的案例数据用到论文里。

既解决了研究素材问题,又让论文更接地气。

这也是在职博士的独特优势。

当然,毕业难也意味着学位含金量高。

天津大学法学院复建没多久就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拿到B+。

法学专业排名全国前8%。

这样的学术实力背书,让博士学位很有分量。

但大家报考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承受这份压力。

要是工作太忙、学术基础又薄弱,很可能陷入“延毕-焦虑-更难毕业”的恶性循环。

上一篇: 2025天大博士申请诀窍

下一篇: 没有了!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电脑版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