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博士值吗?“上岸人”实话实说
发布时间:2025-03-19 14:09:17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最近在知乎上刷到个帖子,"广州中医药大学读博到底值不值?"底下吵得可热闹了。作为在这读了三年针灸推拿学博士的"老油条",今天就跟大伙掏心窝子唠唠。
先说说我们学校的家底。广中医可是国内四所中医药"双一流"里唯一带大学名头的,光国家重点学科就有4个。我们实验室那台800多万的核磁共振波谱仪,隔壁西医类院校看了都眼红。去年跟着导师去深圳中医院会诊,人家一听是广中医的博士团队,直接就给安排了VIP诊室。
读博最实在的还得看毕业出路。我们这届12个同门,有6个进了三甲医院中医科,3个被医药企业挖去搞研发,剩下3个留校的现在都评上副高了。有个师兄更绝,在珠江新城开了家中医馆,主打针灸减肥,现在月流水比我导师工资都高。
不过要说读博体验,那真是痛并快乐着。每周三雷打不动的古籍研读课,光《黄帝内经》就啃了三个版本。去年跟着国医大师周岱翰出门诊,早上7点排队的患者能绕门诊楼两圈。最崩溃的是发SCI,我那篇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章被拒了5次,对了还是靠导师托关系才发在二区。
说到大家最关心的报考难度,去年我们专业报录比是7:1,比前年涨了20%。现在新校长推的"青苗计划"挺有意思,硕士期间发过核心期刊的可以免笔试。但得提醒准备报考的师弟师妹,我们学校对临床实操特别较真,去年有个考生笔试第一,就因为把脉手法不规范被刷下来了。
要说值不值,还得看个人规划。要是想混文凭的趁早打住,我们图书馆凌晨两点还亮着灯呢。但真要沉下心学本事,这里的名医工作室、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还有跟香港浸会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绝对能让你脱胎换骨。
对了给个实在建议,如果打定主意要报考,先去附属医院跟两周门诊。看看自己能不能适应早上5点起床背方歌,半夜12点还在整理医案的日子。中医博士可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毕业的,得真能耐得住寂寞。
(正文结束)
广中医博士毕业都去哪工作了?
广中医博士毕业后都去哪儿了?聊聊师兄师姐们的真实选择
每年夏天,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答辩现场总会挤满拍照留念的毕业生。这些埋头实验室七八年的"中医高手",离开校园后究竟会去哪儿?我在校园里蹲点采访了二十多位往届师兄师姐,发现了些有意思的规律。
一、留在"体制内"是主流选择
超过六成博士会选择公立单位。附属医院每年会预留3-5个编制名额专门招本校博士,像省中医的脾胃病科、针灸科这些王牌科室,新来的主治医生基本都是自家培养的博士。去年毕业的张师姐现在每天既要上门诊,还要带本科生实验课,她说,"虽然累点,但能看到自己参与研发的中药颗粒剂用在患者身上,特有成就感。"
还有部分人进了省市中医药研究院,有位师兄参与岭南道地药材指纹图谱研究,去年团队刚拿到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他开玩笑说,"我们实验室养的实验大鼠,比某些小医院住院患者吃得还讲究。"
二、药企正在成为"新热门"
最近三年有个明显变化,去药企的博士从原来的10%涨到了25%左右。特别是那些参与过中药新药研发项目的毕业生特别抢手。李师兄现在在某上市药企负责经典名方二次开发,他透露,"现在企业开价很大方,基本工资比三甲医院还高20%,还有项目分红。"
不过他也提醒,企业研发讲究效率,和学校的科研节奏完全不同。去年他们团队为了赶一个中药颗粒剂的稳定性试验,整个组在GMP车间泡了三个月,"比写博士论文那会儿熬得还狠"。
三、"自己当老板"的另类出路
有约10%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陈师姐在珠江新城开了家中医体质调理馆,把博士期间研究的九种体质理论做成定制膏方,现在会员制服务已经排到三个月后。她透露秘诀,"我们把脉枕换成智能手环,舌诊用AI图像分析,年轻人觉得特别酷。"
还有师兄把祖传的骨科手法和现代康复医学结合,开了连锁理疗中心。他特意注册了"博士正骨"商标,现在抖音粉丝都有五十多万,成了网红医生。
四、继续深造的"学术派"
每年还有约15%的人选择出国做博士后。王师兄在哈佛医学院做了两年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针灸镇痛机理。他说,"国外实验室设备确实先进,但解释清楚足三里穴位的作用原理,还得靠咱们的中医经典理论。"
最近学校国际交流处老师说,越来越多的德国、日本医疗机构来要人。有位师姐在慕尼黑的中医中心工作,现在给病人开方得用德语写"君臣佐使",她说每次写处方都像在做翻译题。
五、藏在选择背后的门道
从师兄师姐们的选择能看出些门道,有临床经验的偏向医院,发过高质量论文的容易进高校,参与过校企合作项目的更受药企欢迎。有位导师私下说,现在带学生会特意让他们接触真实病例和产业项目,"光会写论文的博士不吃香了"。
这几年国家推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确实带来新机遇。去年深圳某区新建中医院,直接来学校打包要走了8个博士,还承诺给安家费。不过也有师姐提醒,现在很多单位招博士时要看具体研究方向,"研究伤寒论的和搞中药分析的,就业方向完全两码事"。
最近在二沙岛碰到个正在出诊的师兄,他诊室挂着博士毕业照和锦旗。问起近况,他一边把脉一边说,"读了这么多年《黄帝内经》,现在每天看五十个患者,这才是真正的中医传承。"隔壁诊室传来煎药的味道,和学校实验室的味道一模一样。
上一篇: 广中医在职博士,备考避坑三要点
下一篇: 广中医博士值吗?“上岸人”3点实话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