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非全博士值不值得读?这三点直接劝退我
发布时间:2025-05-17 15:14:56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中国科大的经济非全博士到底怎么样?"作为给20+朋友做过学业规划的老学长,今天说点掏心窝子的大实话。先给结论:这项目确实牛,但有三类人真的不适合碰!
第一劝退点:学习强度劝退懒癌患者。别被"非全"俩字忽悠了,中科大的培养标准跟全日制完全一致。我去年跟读的学弟说,他们每周雷打不动要完成3篇文献精读,每学期末还有72小时闭门考试。最要命的是毕业论文盲审淘汰率常年保持30%以上,去年有个做量化金融的老哥,论文改到第7稿才通过。
第二劝退点:学费性价比劝退月光族。别看官网写着12.8万学费好像还行,实际培养成本至少翻倍。经济研究院的海外导师工作坊要自费参加,光去年去新加坡的那趟就花了2.3万。要是想做点像样的实证研究,买数据库的年费就得准备1.5万起步。更别说还要预留3-5万用来发核心期刊,现在发篇C刊中介报价都到8万了。
第三劝退点:资源匹配度劝退跨考生。这里的经济学培养方向特别偏数理方向,课程表里光数学课就占40%。上学期有个法学背景的学员,在高级计量经济学课上直接崩溃——教授默认所有人都会用MATLAB做GMM估计。想转方向?门都没有!培养方案卡得死死的,连选修课都是清一色的计算经济学、金融工程这类硬核课程。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你符合这三个特征,闭着眼报就对了:数学功底扎实到能裸考数三130+、手头有现成的科研项目数据、未来打算往量化金融或政策研究方向发展。我认识的两个券商分析师就是在这读的非全,人家在读期间发的论文直接用来评了高级职称。
亲情提示大家:2024年招生有个重大变化!往年可以补交英语成绩,今年开始必须带着雅思6.5或托福90以上的成绩报名。准备材料的同学赶紧把语言考试提上日程,千万别在这个环节掉链子。
中国科大非全博士申请出新规!这些材料必须提前半年准备
刷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非全日制博士招生新规,2024年申请材料准备期直接提前到半年!身边好几个想申博的朋友急得直挠头,今天咱就掰开揉碎说说具体要准备啥,手把手教你避开材料坑。
一、今年必须卡死的材料清单
1. 专家推荐信别临时抱佛脚
现在要求至少2封本领域正高职称推荐信,重点来了——必须用学校新版模板!去年有人自己写推荐信被直接退回。建议5月份就开始联系导师,预留修改时间。
2. 工作证明要带鲜章
在职人员注意,单位同意报考证明新增了3个细节:
必须体现"同意脱产学习时间"
要注明工作岗位性质
盖章得是单位公章或人事专用章
快递证明至少预留1个月,有些单位要走层层审批。
3. 研究计划书有新套路
往年3000字的研究计划今年改版了!要包含:
① 技术路线图(建议用Visio画)
② 创新点表格(分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
③ 参考文献限20篇以内(近5年文献不低于60%)
二、材料准备时间线(照着做不踩雷)
现在-6月底:联系导师+确定研究方向
7-8月:搞定单位证明+推荐信
9月:完成研究计划初稿
10月:所有材料PDF转成150dpi扫描件
别忘了:学历认证报告有效期只有6个月,千万别提前做!
三、“上岸人”的血泪经验
1. 推荐信千万别找退休教授,去年有考生因此被刷
2. 工作证明记得要双份原件,系统上传和现场确认都要用
3. 研究计划书避开这些敏感词:"填补空白""国际领先"(容易被专家组质疑)
4. 纸质材料别用订书机!用彩色便签纸分章节更方便审核
看到有人因为材料晚交1天被系统自动拒审,真的亏大了。建议大家设3个提醒:材料起草日、导师确认日、最终提交日。尤其是需要单位盖章的材料,至少要跑3趟——找领导签字、去盖章、取回执,这些隐形时间很多人没算进去。
关于材料装订还有个小心机:把个人成果单独做成活页夹,评审专家要查看的时候直接抽出来,比翻整本材料方便得多。说一千,道一万说个数据,去年非全博士申请中,23%的人卡在材料审核环节,其中60%是因为版本不符合要求。今年新规更严,宁可多准备两套不同版本的材料,也别在细节上翻车。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