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经济非全博士就业现状,“懂行的人”聊聊大实话
发布时间:2025-05-14 10:19:12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在同济大学食堂啃着葱油饼熬夜写论文时,我总会被学弟学妹拦住问同一个问题:"师兄,咱们这个经济非全博士毕业到底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作为2022届毕业生,现在在某国企战略部工作的我,今天就掏心窝子跟研友们儿唠唠。
废话不多说:这文凭既不是金饭碗也不是鸡肋,关键看你怎么"盘"。我们那届32个同学,有人进了四大行总行拿35w+年薪,也有人至今还在观望。这里头藏着三个重要门道:
第一看行业适配度。去年校招季,我亲眼见着某券商HR把非全博士简历单独摞成一叠。但到了银行和政策性单位就不同了,特别是总行的宏观研究岗,我们专业简直像量身定制。去年有5个同学进了建行、国开行的研究部门,有个师姐现在天天跟着副行长跑调研。
第二比全职多张"体验卡"。我在毕业论文阶段就通过导师牵线,在现在的单位做项目助理。等正式毕业时,部门领导我就直接说:"小张这两年干的活顶别人三年实习"。现在单位里五个中层都是同济非全出身,这种"师兄带师弟"的传统比什么推荐信都管用。
第三得会打"组合拳"。我们班最机灵的老王,读博期间考了FRM+CPA,现在在某私募当风控总监。他说非全博士就像火锅底料,单吃齁得慌,配上证书这些配菜才够味。反观死磕学术的小李,现在还在为发核心期刊掉头发。
当然坑也不是没有。去年有家互联网大厂招战略分析师,明确要求"全日制博士优先",气得我们班技术流老陈当场摔了简历。所以建议想进市场化机构的同学,最好在读期间就混几个头部企业项目。
说到待遇,给大家透个底:2023届毕业生平均起薪24.8万,最高的拿到某央企"管培生+博士"双补贴,税前47万。但要注意,很多单位会把非全博士定岗在"硕士上限,博士下限",所以面试时一定要突出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的结合。
说一千,道一万给个实用建议:每年3月记得去四平路校区蹲守两场招聘会——4月的"城市建设专场"和9月的"金融经济双选会"。去年光这两场就消化了我们专业60%的毕业生,比海投简历靠谱多了。
同济大学非全博士申请条件及流程详解
一、申请条件有哪些?
1. 学历门槛
必须有硕士学位(应届生需在入学前拿到学位证),部分专业可能要求硕士阶段研究方向与报考专业一致。注意,专科或本科直申不行,必须硕士起步。
2. 工作经历要求
非全博士主要面向在职人员,一般要求有2年以上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比如报考工程管理方向的,最好有工程类单位的工作证明。
3. 推荐信
需要至少两位副教授(或同等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建议找熟悉你学术或工作表现的导师或领导,推荐信内容要具体,别光写“表现优秀”这种套话。
4. 其他材料
研究计划书是重点!要结合你的工作经验和未来研究方向写,别照搬模板。英语成绩看专业,部分理工科要求六级或雅思6.0以上,人文社科可能放宽。
二、申请流程分几步走?
1. 网上报名(别错过时间!)
每年10月-11月开放报名,登录“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填信息。注意两点:选“非全日制”类别;研究方向建议提前联系导师确认是否招生。
2. 材料提交
除了常规的身份证、学位证、照片,重点准备:
研究计划书(3000字左右,突出实际应用价值)
单位同意报考证明(需盖公章,模板官网可下载)
近三年科研成果(论文、专利、项目都可,没有的话重点包装工作成果)
3. 材料审核
大概1个月出结果,审核通过才能参加考试。如果被刷,常见原因是研究计划书太笼统,或者专业方向与导师课题组不匹配。
4. 考试环节
包括笔试+面试:
笔试考专业基础,题目比全日制略侧重实践应用
面试要准备PPT,重点讲研究计划与现有工作的结合点
在职考生可能有弹性安排,比如周末考试,提前和研招办确认
5. 录取通知
次年3-4月公布结果。非全博士一般是定向培养,需签三方协议(个人、学校、单位),学费自理,无校内住宿。
三、别忘了几个细节
提前半年联系导师:官网查导师邮箱,发邮件附上简历和研究设想,别等报名后再找
研究方向要“接地气”:尽量选和企业需求结合紧密的课题,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可以结合智能建造
时间管理要做好:非全博士周末或集中授课,提前协调好工作和学习时间
毕业要求和全日制一样:论文盲审、答辩标准完全相同,别想着“水学历”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位工程师朋友,工作8年后申请成功,他的研究计划书直接用了公司正在攻关的技术难题,导师觉得有实用价值,面试当场就给了通过建议。记住:突出你的不可替代性,比堆砌荣誉更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