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在职博士

26年报考四川大学工程非全博士怎么读才能顺利毕业?有啥要求?

发布时间:2025-11-05 10:35:39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今天来说说26 年报考四川大学工程非全博士怎么读才能顺利毕业?有啥要求?

image.png

川大工程非全博士的毕业要求,核心绕不开 学分、科研、论文 三大块,每一块都有明确标准,缺一不可。先说说学分要求,这是毕业的基础,必须修够 36 个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 6 个学分,专业核心课 18 个学分,选修课 12 个学分。公共课主要是 “博士英语”“学术规范与伦理” 这类,不难但考勤严,集中授课时别缺席,作业按时交就能过。专业核心课是重头戏,比如 “工程数值分析”“先进制造技术前沿” 等,会结合案例和实验教学,期末考核不光是考试,还得提交课程论文或实验报告,得提前跟着导师划重点,课后多啃教材和文献,不然容易挂科。选修课可以选和自己工作相关的,比如做土木工程的选 “智能建造技术”,做机械的选 “机器人工程应用”,选对了既能拿学分,还能给后续研究攒素材。

学分修够只是第一步,科研成果才是 “硬骨头”,川大对工程非全博士的科研要求很明确:得在毕业前发表 1 篇 CSSCI 扩展版期刊论文,或者 2 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要是有授权发明专利(本人排名前二)、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奖励(主要完成人),也能作为替代成果。这对在职人士来说不算轻松,但找对方法能事半功倍。入学后第一时间跟导师敲定研究方向,最好是 “工作问题 + 学术研究” 结合的,别等快毕业才着急发论文,入学第二年就可以准备初稿,让导师帮忙改,核心期刊审稿慢,提前布局才不会耽误时间。

image.png

论文是毕业的 “最后一关”,要求和全日制博士一样严格,得写不少于 3 万字的学位论文,还得通过盲审和答辩。论文选题是关键,不能太理论化,川大明确鼓励 “应用型选题”,比如 “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结构设计”,这类选题有数据支撑,写起来更扎实。开题报告要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前完成,得提前跟导师反复沟通,把研究框架、史料来源、创新点说清楚,不然开题通不过会耽误进度。撰写过程中,每写完一章就发给导师修改,别攒到最后一次性交,工程类论文涉及大量数据和公式,提前纠错能避免后期大改。论文完成后要经过 “校内预审 + 校外盲审”,校外盲审是 3 位同行专家,只要选题有价值、论证严谨,一般都能过,但要是出现数据造假、逻辑混乱,直接会被打回重写。

答辩环节也不能掉以轻心,答辩委员会有 5 位专家,其中至少 2 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前得把论文熟悉透,准备 15 分钟左右的汇报,重点讲 “研究背景、方法、成果、创新点”,还要提前预想专家可能问的问题,比如 “你的研究和现有技术比有啥优势?”“成果怎么落地到实际工程中?”,结合工作经验答就行,别怯场。答辩结束后要是有修改意见,按要求在 1 个月内改完提交,没问题就能等着拿毕业证了。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电脑版

Copyright©2020-2026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