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非全”劝退!中国政法法律博士:靠谱的2个硬核证据+避坑点
发布时间:2025-08-17 09:19:12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中国政法的法律博士(非全)真不用怕被劝退!俩硬核证据摆这儿:一是国家明文规定非全学历和全日制具有同等效力,考公、评职称都认;二是法大非全博士课程跟全日制共享师资,毕业要求一样严,去年就有3个非全生拿了校级优秀论文。但也有坑要避,比如学制长、上课时间集中,得提前规划好。
先说说第一个硬核证据,学历含金量绝对够。
教育部早就说了,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
这意味着,法大非全法律博士的毕业证、学位证,跟全日制长一个样,学信网能查,效力完全一样。
去年有个师姐,非全博士毕业考进了省检察院,政审、入职审查一路绿灯,没因为“非全”卡壳。
评职称的时候也一样,单位里好几个前辈都是法大非全博士,职称评审时跟全日制博士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个证据,培养质量真不打折扣。
法大非全法律博士的课程表,跟全日制几乎重合。
给非全上课的老师,都是博导级别的,像刑法的曲新久教授、民诉的毕玉谦教授,这些大牛既带全日制也带非全。
去年秋季学期,非全和全日制的博士还一起上了“法学前沿”研讨课,分组讨论、提交论文,要求没差别。
毕业标准也一样严,都得发核心期刊论文,答辩委员会里至少有2位外校专家。
2024届非全毕业生里,有3人的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博士论文,跟全日制的比例差不多。
但报非全真得避坑,第一个坑就是学制。
法大非全法律博士学制4年,比全日制多1年,而且不能提前毕业。
有个师兄本来想3年搞定,结果因为学制限制,只能按部就班读4年。
要是急着拿学位换工作,就得掂量掂量时间成本。
第二个坑是上课时间。
非全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和周末上课,一次就上3天,每天从早8点讲到晚6点。
去年冬天寒假上课,北京零下10度,外地同学得提前一天到,住学校附近的酒店,算下来食宿成本不低。
要是在异地工作,来回奔波挺折腾,有个师姐在深圳上班,每次上课光机票钱就花了小一万。
第三个坑是科研资源。
虽然非全也能进学校图书馆、用数据库,但毕竟不在学校常住,跟导师沟通不如全日制方便。
全日制学生能天天泡实验室、跟导师面对面聊课题,非全大多靠微信、邮件联系,有时候问题反馈没那么及时。
想搞科研出成果的话,得更主动才行,比如定期抽时间回学校跟导师汇报。
还有个隐性问题,就是同学圈子。
非全同学大多是在职的,法官、律师、企业法务居多,人脉资源确实广,平时聚餐能交流不少实务经验。
但要是想走学术路,可能还是全日制的同学圈子更有帮助,毕竟大家都在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更方便。
报之前得想清楚自己的需求,是想提升学历方便职场晋升,还是想走学术道路。
要是在职人士,想边工作边读博,非全确实合适。
法大非全博士里,不少是法院、检察院的中层干部,平时工作忙,但想评高级法官、检察官,需要博士学位,非全就成了刚需。
去年毕业的一个师兄,在律所当合伙人,读博期间跟同学合作接了好几个大案子,学业事业两不误。
但要是应届生,没工作经验,读非全就得慎重。
虽然国家说效力一样,但有些用人单位招聘时,还是会优先考虑全日制。
特别是高校招老师,大多明确要求全日制博士学历,非全可能没机会。
应届生要是想进高校,最好还是先考全日制。
报考条件也得注意,法大非全法律博士要求本科毕业满5年、硕士毕业满2年,而且得有法律相关工作经验。
去年有个同学,硕士刚毕业就想报,因为工作年限不够被刷了,白准备了半年。
报名前一定要仔细看招生简章,别踩这种硬性条件的坑。
学费也是一笔开销,非全4年学费16万,比全日制贵不少,而且不提供宿舍,外地同学得自己解决住宿。
不过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学校也有奖学金,去年就有5个非全学生拿到了校级奖学金,每人80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