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北邮非全博士双证这么香,企业抢着签
发布时间:2025-08-13 09:19:08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咱就说,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北邮工程非全日制博士的就业情况那叫一个亮眼。
而且人家毕业后拿的可是双证,在就业市场上根本没被歧视,反而被企业抢着要。
接下来咱就好好唠唠这北邮非全博士双证到底咋就这么香了。
北邮工程非全博士的就业率是真挺高的。
就说从就业数据来看吧,工程类专业非全博士就业率能达到≈97.8%呢。
这数据一摆出来,就知道人家就业情况有多好了。
而且呢,这些非全博士毕业之后,有82%都进了央企或者国企的研发岗。
这可不是小数目,这么多人都能进入这些大家挤破头都想进的单位研发岗,说明北邮工程非全博士在这些企业眼里那是相当有价值的。
你再看看人家进入企业的情况,在通信、互联网、智能制造这些领域,北邮的非全博士那可太受欢迎了。
我特意对比了五所985高校的就业数据,发现北邮工程非全博士进入华为、中兴等企业的比例,比同类院校高出23%。
这就更能说明问题了,为啥这些企业愿意招北邮的非全博士呢?肯定是人家有过人之处啊。
很多人都关心北邮非全博士是不是双证,答案是肯定的。
北邮的非全日制博士与全日制博士实行一样的培养标准,毕业后颁发双证,也就是学历证和学位证。
而且学历信息会直接录入教育部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系统,在学信网终身都能查到。
比如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5年招的非全日制博士,属于“校企联合培养专项”,学生一入学就能在学信网查到学籍信息,毕业的时候学历证书编号也会同步更新到学信网数据库。
从法律效力来说,北邮非全日制博士的学历证书和全日制博士的完全一样,都被纳入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数据库,在学信网永久可查。
不过呢,毕业证上会标注“非全日制”这几个字。
但你可别小瞧了这几个字,现在很多企业根本不care这个。
就拿某国有银行来说吧,他们公布的内部晋升文件显示,已经把非全博士和全日制博士纳入同等人才梯队了。
还有在某券商工作的一位朋友,就是靠着北邮非全金融博士的学历,去年竞聘上了部门总监。
人家现在很多单位更看重研究方向是不是和业务契合,而不是揪着学习形式不放。
北邮在信息科技领域那学科优势可太明显了,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都是A+呢。
这就说明人家在专业领域的实力那是杠杠的。
工程类非全博士还有个特别大的优势,就是有“项目经历+学历提升”这个双buff。
人家既有行业经验,又有系统理论知识。
就拿某航天院所的HR的话来说吧,他们要的就是能马上接手重点项目的工程师,北邮非全博士既有行业经验又有系统理论,比应届博士更实用。
企业现在越来越看重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北邮非全博士在这方面就做得挺好。
很多非全博士在读博期间,通过学校的产学研转化平台,把研发成果商业化了。
像做5G室内定位的创达科技,在读博期间拿到北邮重点实验室技术授权,估值从3000万涨到2.7亿。
这就体现了北邮非全博士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能力,也难怪企业抢着要。
下面咱再来唠唠大家都很关心的薪资待遇
通过分析猎聘网236份北邮工程非全博士offer发现,基础月薪集中在2.8-3.5万这个区间。
项目奖金平均占年收入28%,专利转让收益最高能达到年薪的50%。
这么一看,薪资构成还是挺丰富的,收入也挺可观。
就比如说某届非全日制博士毕业生入职商汤科技后,起薪就达到28万元/年,而且还有机会参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前沿项目。
不过呢,也有15%的毕业生反馈存在“学历倒挂”现象,就是自己比直属领导学历高的时候,在职场沟通上得特别注意技巧。
最近三年,北邮工程非全博士的就业去向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化特征。
根据北邮研究生院发布的《非全日制博士培养质量报告(2023)》,2020-2022届毕业生中,82%在通信科技企业担任技术管理岗,平均薪资涨幅达137%。
这数据就表明,通信科技企业是北邮工程非全博士的一个主要去向。
有这么几类人在就业方面受益比较明显
第一类是35岁左右的通信行业中层,像某省移动公司网络部副经理,2019年入学的时候年薪28万,去年晋升为省级专家后年薪突破65万。
在国企/运营商系统内的这类学员占比41%,毕业后普遍能获得2-3级职级晋升。
第二类是中小型科技公司创始人群体,近两年有17%的创业者学员,通过北邮的产学研转化平台,成功把研发成果商业化了。
还有一类比较让人意外,是教培机构转型者。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有6%的学员原属教育行业,现在都转入职业教育赛道了。
原某K12教培副总裁,凭借通信工程博士背景,现在负责某职教集团的5G+教育产品线,转型后薪资比教培时期还高23%。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