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工作想读非全日制博士,水一点的就行
发布时间:2025-07-13 11:55:25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宝子们啊,如果是体制内的话,是可以选择非全日制博士的呦。不过呢,不过呢,这是要看院校的正规程度的啊。部分地方高校、文科专业的非全日制博士,毕业要求相对宽松,适合想轻松拿学历的体制内人员啊。
省内重点高校的项目要求较灵活。比如各省的师范大学、理工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的论文查重率要求比985高校低5%-10%。某省师范大学的教育博士,毕业论文只要达到1.5万字,查重率低于25%就能答辩。
文科专业比理工科更容易。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专业,不用做实验或发表SCI论文,毕业论文更易完成。某体制内人员读了省内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论文写的是基层治理案例,修改两次就通过了。
本地院校的人脉资源有优势。在本省读博,能接触到院校的导师资源,论文指导更宽松。某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读的本市大学的公共管理博士,导师是本地专家,经常当面指导,论文进度比外地学生快。
公共管理博士毕业压力小。课程考试多为开卷,论文可结合体制内工作选题。某县发改委工作人员,论文写的是本县产业升级案例,数据都是现成的,半年就完成了初稿。
教育学博士适合教育系统人员。中小学教师读教育博士,论文可写教学实践研究,不用深入理论。某中学教师的博士论文,分析了本校的课堂改革,评审老师觉得“接地气”,顺利通过。
法学博士对体制内法务人员友好。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读法学博士,论文可写司法实践,案例丰富容易成文。某检察院干部的论文,用了10个自己办理的案件做分析,评审时没提太多修改意见。
教育部备案的合作项目难度低。国内高校和东南亚、东欧院校合作的项目,毕业要求比纯国内项目松。某省属国企员工,读了中乌合作的经济学博士,论文只用英文写8000字,答辩时全程中文翻译。
但要确认项目在监管网可查。必须在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能查到,否则学历无效。某体制内人员报了没备案的中泰合作项目,毕业才发现无法认证,白花了15万学费。
上课时间灵活适合在职人员。很多合作项目每年集中授课两次,每次两周,不影响工作。某公务员读的中德合作项目,三年去德国两次,每次10天,其余时间线上学习,很轻松。
上一篇: 新的招聘单位认不认可在职的学历呢?
下一篇: 非全日制博士是考试还是申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