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条件

在职博士“躲雷”门道:这三类人白扔20万也毕不了业

发布时间:2025-05-19 10:14:53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跟几个高校招生办的老师吃饭,听到个扎心的事:去年某985高校的在职博士班,有三分之一的人中途退学,最惨的有个老哥前后花了18万,连开题报告都没通过。今天咱们就唠唠,哪些人真的不适合读在职博士,看完能帮你省下至少三年时间和一二十万冤枉钱。

先说个真实案例。我表姐在银行当部门主管,去年非要报某名校金融学在职博士。结果单位天天加班,孩子刚上小学,导师又要求每周组会打卡。坚持半年直接住院调养,对了只能退学。像她这样的中层管理者,我劝你先把这三个问题想清楚:能不能保证每周20小时学习时间?能不能接受三年没有周末?家里老人孩子能不能安排好?

重点来了,这三类人我劝你趁早死心:

1. 工作狂魔型:天天加班到10点,领导随叫随到的那种。去年有个程序员哥们,白天996晚上看文献,结果开题答辩当天高烧40度送急诊

2. 完美主义型:非要冲清北复交的在职博士,也不看看自己本科只是个二本。有个大姐考了三年没考上,光考前辅导班就花了7万多

3. 盲目跟风型:单位里有人读博就跟着报,连研究方向都没想明白。我认识个中学老师,论文换了三次选题,导师都不想带他了

现在说说怎么选学校才靠谱。别看985名头响,有些学校的在职博士比全日制还难毕业。比如某中部985,去年在职博士的毕业率只有42%。反而像西南某211,校企合作项目有定向导师,毕业率能到75%以上。给大家透露个小窍门:直接找近三年毕业的师兄师姐打听,看导师是不是真带在职生发过核心期刊。

说到钱的事,给大家算笔明白账:

普通高校:8-12万(但可能要多读1-2年)

985高校:15-25万(附加隐形开支多)

中外合办:30万起步(适合急需镀金的)

千万别信那些"“抱过”"的机构,去年曝光的某机构收25万"操作费",结果学员连考试资格都没拿到。

亲情提示下今年的新变化:教育部刚出的红头文件要求,从2024级开始,所有在职博士都要参加全国英语统考。这意味着以前靠学校自主命题蒙混过关的路子走不通了,特别是英语底子差的,现在就得开始背单词了。

要是看完这些你还想读,那我敬你是条汉子。不过说真的,能在职读下博士的,个个都是时间管理大师。我认识个单亲妈妈,边带孩子边读博,说一千,道一万还提前半年毕业,她的秘诀就一句话:把每天凌晨5-7点变成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

2024年在职博士避坑指南:这三类人白扔20万也毕不了业

在职博士的证书,单位到底认不认?八年HR说出惊人真相

一朋友干了八年单位人事招聘,总有人私下问他:"我辛辛苦苦读的在职博士,单位到底认不认这个证?"今儿咱就把这事掰扯明白,说点大实话。

一、证书上的小字得拿放大镜看

现在市面上在职博士分三种:单证、双证、研修班。单证只有学位证,双证学位学历都有,研修班就是个结业证。咱们单位去年招人,有个小伙子拿着某高校的"高级研修班博士证书"来应聘,结果查学信网压根没记录——这种就是花钱买面子的,单位系统根本录不进去。

二、单位看证也看"出身"

去年我们部门要提拔个副高,两个候选人都有在职博士证。对了要了那个985高校毕业的,倒不是歧视,关键是人家论文成果在知网能查着,项目经历也和岗位对口。另一个三本院校的在职博士,虽然证是真的,但研究方向和业务八竿子打不着。

三、领导心里有本账

我们处长有句话说得实在:"能在职读下博士的,至少证明三点:能吃苦、会协调、抗压强。"去年评职称,财务科老王拿着在职博士证来加分,处长专门调了他读博期间的工作考勤——三年全勤,项目也没耽误,这种人才领导巴不得多来几个。

四、有些雷区千万别踩

1. 野鸡大学的证别碰,现在学信网查得严,去年清退了好几个用假证的

2. 读博期间别耽误本职工作,我们单位前年有个骨干读博总请假,结果晋升时被卡了

3. 选研究方向要贴着单位业务走,搞行政的读个量子物理博士,还不如不读

五、关键看你怎么用这个证

技术岗的老李前年拿到在职博士证,马上接手了单位的重点实验室项目;行政岗的小刘读完博士,把质量管理流程重新梳理了一遍。这种能把学历转化成实际本事的,单位自然高看一眼。要是光把证书裱起来挂墙上,那跟买幅装饰画也没啥区别。

所以哈,打算读在职博士的朋友,先去人事科翻翻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看看具体要求。有的单位明码标价加多少分,有的要看毕业院校层次,还有的必须专业对口。别闷头读完了才发现不符合条件,那才真叫冤得慌。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电脑版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