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条件

定向博士和在职博士是一回事吗?别被招生简章忽悠了

发布时间:2025-04-25 11:22:54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收到不少读者私信,"老师,我在某大学招生简章看到定向博士,这和在职博士有什么区别?"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清楚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准备考博的伙伴建议收藏!

先划重点,定向博士≠在职博士!这俩就像同父异母的兄弟,虽然都带"定向"二字,但完全是两个体系。下面我从报考条件、培养方式、毕业要求三个维度给大家具体分析,

一、报考条件大不同

在职博士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需要单位开具工作证明。而定向博士要求考生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协议,这个单位可以是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去年有个学员就吃过亏,他拿着企业的工作证明报某985定向博士,结果初审就被刷了,因为不是三方协议。

二、培养方式差别大

在职博士普遍采用周末授课或集中授课,比如北师大教育博士每月集中4天授课。定向博士则是全日制培养!没错,是脱产学习,只不过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就像我带的李同学,他虽然是某高校定向培养,但周一到周五都要泡实验室。

三、毕业去向有讲究

在职博士毕业后自由择业,而定向博士必须回原单位服务至少5年。这里有个坑要注意,有些单位会在协议里加服务期违约金条款。去年某科研院所定向培养的博士想跳槽,结果赔了20万违约金。

常见误区提醒,

1. 定向博士可以边工作边读书?错!必须全脱产

2. 在职博士比定向博士好考?不一定!要看具体专业

3. 定向协议可以随便签?建议找律师审条款

报考建议,

体制内人员优先选定向(保留编制)

企业人员建议在职(时间灵活)

想换工作单位的慎选定向(有服务期限制)

学费对比参考(2024年标准),

▼ 定向博士,通常免学费,由单位承担

▼ 在职博士,8-20万/全程(管理类最贵)

学姐提醒大家,今年多所高校已明确要求定向博士入学前必须提交完整的定向协议,千万别等到复试后才准备材料,去年就有考生因此被取消录取资格!

相关延伸阅读,《在职博士毕业后能进高校当老师吗?》

定向博士和在职博士是一回事吗?别被招生简章忽悠了

在职博士毕业后能进高校当老师吗?

一、学历关过了,但学校挑不挑?

教育部明文规定,高校教师招聘最低门槛是博士学历。这点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在证书效力上是平起平坐的,毕业证、学位证都带国徽章。但现实中,不少985/211高校在招聘简章里会标注“全日制博士优先”。不过注意是“优先”不是“必须”,特别是理工科有项目经验的,或者文史类自带行业资源的人才,很多学校都会开绿灯。

二、关键要看这三个硬指标

1. 学术成果,手里握着几篇核心期刊论文?有没有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同样是博士,手握3篇C刊的和零成果的竞争力天差地别。

2. 年龄红线,35岁是很多高校的隐形门槛。特别是教学岗,超过40岁除非是行业大牛,普通讲师岗基本没戏。

3. 教学试讲,别以为博士毕业就能站讲台。试讲时能不能把复杂问题讲明白,台风是否自然,现在高校越来越看重这个。

三、不同类型高校机会差很多

顶尖985院校,除非是海归名校博士或有重大科研成果,在职博士进去当讲师难度较大,但有些新设专业或冷门学科可能有缺口。

地方普通本科,很多二本院校特别欢迎有行业经验的在职博士。比如金融学博士在银行干过10年,比刚毕业的博士更吃香。

高职大专院校,这类学校更看重实践能力。认识个朋友在职读的机械工程博士,毕业后带着二十多项专利去了某职业大学,直接给了副教授待遇。

四、这些准备越早做越好

在读期间就要开始攒“筹码”,每年至少发1篇核心期刊论文;主动帮导师做横向课题;寒暑假别闲着,去目标高校蹭课旁听,混脸熟很重要。我强调一点,现在很多高校实行“非升即走”制度,入职前三年考核压力大,做好打硬仗的心理准备。

五、特殊情况要特别注意

艺术类、体育类等实操性强的专业,很多高校会放宽学历要求。比如某美院招雕塑专业教师,明确写着“具有国家级展览经历者可放宽至硕士”。医学类比较特殊,临床岗通常需要“博士+规培证+医师资格证”三证齐全。

说白了,在职博士进高校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怎么进、进哪里的问题。手里有干货,脚下有门路,讲台上自然会有你的位置。对了送大家一句话,机会都是自己挣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电脑版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