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读音乐博士?先看这几点
发布时间:2025-03-27 17:23:31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接到不少咨询,"在上海读音乐类在职博士,到底值不值得?"作为“老江湖”,今天给大家说说掏心窝的话。
首先要搞清楚,上海有音乐博士点的院校就那几家,上海音乐学院、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华东师大音乐学院。每家培养方向都不一样,上音侧重表演实践,同济偏重数字音乐技术,华师大注重音乐教育研究。我认识个钢琴老师,去年报了同济的数字音乐制作方向,结果发现要学编程基础,差点没跟上进度。
报考条件有三条硬杠杠,硕士毕业满3年(艺术类可放宽到2年)、有省级以上专业获奖经历、至少发表过1篇核心期刊论文。去年有个朋友在省级青年歌手大赛拿过奖,就因为论文没达标被刷下来了。
备考建议分三步走,第一年把外语考过(多数学校要求雅思6.0或托福80),第二年准备研究计划书,第三年集中攻克专业考试。千万别学我邻居,三年时间全花在找导师套磁上,对了专业课没准备好,面试被问得哑口无言。
费用方面要特别注意,除了8-12万的学费,还有隐形开支,每周往返上课的交通费(外地生要租房)、学术活动经费、录音棚使用费等等。我当年读的时候,有个同学没算这些开销,中途不得不接商演赚钱,差点影响学业。
现在新出的政策要求,2025年起所有在职博士都要参加统考英语,这对艺术生是个坎。建议趁早考过语言关,去年上音就有3个专业优秀的考生,因为英语差2分被淘汰。
常见问题里,问得最多的是"能不能兼顾工作"。以我的经验,前两年每月要保证4天完整学习时间,说一千,道一万写论文阶段至少要脱产3个月。在琴行当主管的老王,就是没协调好时间,论文延期了1年才毕业。
对了说句实在话,如果冲着文凭去,不如选普通高校;要是真想在专业领域深耕,上海的音乐博士项目确实能接触到顶尖资源和演出机会。但要做好吃苦准备,我读博期间瘦了8斤,头发白了一半,不过现在带学生确实更有底气了。
音乐类在职博士学费明细表
很多在职的音乐老师、乐团演奏家都在打听,"读个音乐类的在职博士到底要花多少钱?"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事儿,手把手教你算明白这笔账。
一、学费到底怎么收?
现在国内开音乐类在职博士的院校,收费模式主要分三种,
1. 按学年交费
大部分学校采用这种形式,比如,
某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学方向,3.8万/年(共3年)
某音乐学院作曲理论专业,5.2万/年(共4年)
2. 分段式收费
有些艺术院校把费用拆分成,
课程阶段,4-6万
论文阶段,2-3万
答辩费,0.8-1.5万
3. 项目打包价
部分中外合作项目直接报总价,
国内阶段,12-18万
出国研修,另加8-12万
二、容易被忽略的"隐藏消费"
除了学费本费,这些钱要提前准备,
住宿费,走读的话每月500-1500元交通补贴
乐谱资料,每年2000元左右(作曲专业翻倍)
汇报演出,每场服装+场地均摊约800元
学术会议,每年差旅费预估3000元
三、省钱小妙招
1. 关注院校补贴政策,某音乐学院给在职博士提供琴房使用补贴,每年能省4000元场地费
2. 组团采购资料,和同届同学合买外文文献数据库账号
3. 错峰上课,选择集中授课班型能减少请假扣薪损失
四、不同院校收费对比
以声乐专业为例(2023年数据),
综合类大学,9-12万全程
专业音乐学院,15-20万全程
国际联合培养,25万起(含出国模块)
有个真实案例,在中学教音乐的一姐妹,去年报了某师范院校的在职博士,选择周末班。除了11万学费,每周高铁往返花销每月1200元,三年下来总投入约14万。不过他说学校允许分六期付款,压力小很多。
别忘了,9月起部分院校要调整收费政策,比如中国音乐学院新增了在线课程模块,学费可能上浮5%-8%。建议今年报名的朋友,务必确认最新收费标准。
选学校时别光盯着学费数字,要看课程设置是否匹配需求。比如钢琴教育方向的在职博士,如果学校包含海外大师课,虽然多花2万块,但能拿到国际认证的研修证书,性价比反而更高。
关于缴费方式,现在多数学校支持分期付款,有的还能用公积金抵扣。比如上海某高校就开通了在职学历教育专项贷款,年利率3.85%,比商业贷款划算不少。
上一篇: 在职读博工资会降吗?“上岸人”亲测
下一篇: 在职博士避坑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