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值不值?学费换文凭划算吗
发布时间:2025-03-25 10:14:23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最近三年咨询在职博士的人群增长了三倍,但真正报名的不到三成。一同事去年刚拿到某985高校的在职博士证,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6年学费18万,每月往返高铁票800元,论文指导费另付2万,这还没算请假扣的奖金。但他说最值钱的是导师手上的军工项目资源,现在跳槽到研究院工资翻倍。
真正适合读在职博士的就三种人,一是体制内要评职称的,二是企业技术岗需要镀金的,三是手握行业资源需要学历背书的。某高校招生办主任透露,他们更愿意收有专利成果的申请人,有个学员带着5项实用新型专利来面试,当场就拿到了预录取。
选学校要盯准三点,看导师有没有横向课题,查往年毕业答辩通过率,问清楚论文盲审不过能不能重修。去年有学员选了某双一流大学的冷门专业,结果因导师退休导致课题中断,说一千,道一万只能转导师重开题。
建议准备2份材料,工作成果清单和未来研究计划。某央企中层用公司的新能源车研发项目作为研究方向,不仅顺利毕业,还帮企业拿到了政府补贴。但要注意避开需要核心期刊论文的专业,现在发篇北核至少排队1年起。
注,本文数据来自教育部《2023年继续教育发展报告》、某在线教育平台用户调研(样本量2000人),文中案例均已模糊处理。
继续教育发展报告
这两年,“继续教育”这个词儿越来越热了。不管是上班族想学个新技能,还是全职妈妈想考个证,大家突然发现,原来学习这事儿,真不局限于校园里。2023年的最新数据一出来,咱们更明显能感觉到,继续教育正在变得像“家常便饭”一样普通,但里头藏着不少实实在在的变化。
学习方式“活”了,躺着也能上课?
以前提起继续教育,很多人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周末挤公交去培训班的画面。现在可不一样了!2023年的报告里说,超过78%的人选择用手机或电脑上课。为啥?方便哈!下班路上刷两节短视频的工夫,就能听完一节课的重点。更厉害的是,有些平台把直播、AI答疑这些新玩法都加进来了。比如某平台的“AI助教”,能根据你错题的情况,直接推送对应的知识点讲解视频,比过去对着教材干瞪眼强多了。
政策“推”着学,不花钱也能长本事
今年各地出了不少新政策,明显是鼓励大家多学点东西。比如在浙江,考取紧缺工种证书的,政府直接补贴2000块;北京有企业给员工报培训班的,能抵税。这些政策说白了就是告诉你,学东西不光自己赚到,还能省下一笔钱。身边就有朋友靠着这些补贴,花几百块就考到了电工证,转头工资就涨了一截。
课程“实”用为王,学完就能用上
现在的继续教育课程越来越“接地气”。比如家政培训不光教做饭打扫,还加上了养老护理、家庭急救这些实用内容;汽修课程直接和新能源车厂家合作,教的就是最新款车型的维修技术。最受欢迎的前五类课程里,有三类都和新技术挂钩,无人机操作、短视频运营、人工智能基础应用。这说明啥?大家不爱虚头巴脑的理论,就冲着“学完马上能赚钱”去的。
学费“降”了,一顿火锅钱学半年
价格门槛的降低是今年的大变化。往年动辄三五千的培训班,现在出现了大量几百块的优质课。某平台推出的“技能月卡”,一个月99块能随便学20多门课。还有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办的公益课堂,像电工、育婴这些热门课程,象征性收个教材费就能学。有学员开玩笑说,“现在学东西比点外卖还便宜,不学都觉得亏得慌。”
小城市“赶”上来了,县城也有好资源
以前总觉得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今年情况不一样了。报告显示,三四线城市继续教育参与率同比涨了42%,很多县城开了线下实训基地。比如山东某县建了跨境电商培训中心,教村民怎么把土特产卖到国外;四川山区出现了“民宿运营培训班”,专门教老乡们搞乡村旅游。这些变化让留在老家的年轻人多了条出路——不用挤破头去大城市,在家门口照样能学本事。
(文章结束)
上一篇: 在职博士报考,这3类人千万别碰
下一篇: 在职博士劝退锦囊,这5类人慎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