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条件

在职博士闭坑院校名单

发布时间:2025-03-16 18:35:17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最近“上岸人”跟我吐槽,"工作十年想读个在职博士,结果被野鸡大学坑了三万报名费!"这事儿让我意识到,选错学校真能让人血本无归。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掰扯在职博士选校那些事儿,手把手教你避开深坑。

去年教育部刚出的新规得注意,医学类在职博士今年起必须脱产学习,但管理学和法学反而扩招了。像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今年新增了30个在职名额,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也开放了周末班。但有些学校看着光鲜亮丽,实际藏着猫腻——某211院校打着"免试入学"旗号,结果毕业前突然要求发核心期刊,卡得学员欲哭无泪。

推荐几个靠谱的选项,

1. 中国社科院,企业管理博士项目连续5年保持80%毕业率,每月集中授课4天

2. 武汉大学,工程管理博士学费8.8万全程,支持分学期缴纳

3.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在职博士虽取消,但公共卫生方向新增远程答辩

要特别注意三类坑,

• 某中部师范院校要求预缴5万"科研保证金"

• 某沿海高校宣称"包过",实则毕业率不足20%

• 个别机构冒充985院校招生,官网根本查不到项目

建议打算报名的朋友做好三件事,

1. 上"学信网"查招生简章备案号

2. 直接联系学校研究生院确认班型

3. 要求查看往届学员的学位证书样本

去年有个做财务总监的学员,就是通过比对各校近三年录取数据,发现某985院校实际录取率比宣传的少了30%。后来改报西部某高校,不仅学费省了4万,还赶上政策放宽英语要求。

2024在职博士闭坑院校名单

在职博士学费缴纳三大陷阱

在职博士学费缴纳三大陷阱,这些坑千万别踩

在职博士这条路,不少人想走,但学费怎么交、交多少,里面的门道可不少。有些人以为只要攒够钱就行,结果一脚踩进坑里,钱花了还憋一肚子气。今天就聊聊学费缴纳环节最容易中招的三个陷阱,帮大家提前避雷。

一、分期付款“套路贷”,利息比学费还高

现在很多院校为了吸引学员,会推出“分期付款”“免息贷款”的缴费方式。听起来压力小,但实际操作可能藏着一堆附加条件。比如某高校宣传“0利息分期”,结果合同里写着“手续费每月3%”,算下来一年手续费比学费还贵。还有些机构合作的贷款平台,利息高得离谱,甚至和网贷差不多。

避坑建议

1. 签合同前一定问清分期是否有手续费、服务费;

2. 对比银行正规教育贷款和院校分期,哪个更划算;

3. 保留缴费凭证,一旦发现乱收费,立刻向学校或监管部门投诉。

二、退费政策“玩文字游戏”,扣款理由千奇百怪

交钱容易退钱难,这是最常见的坑。比如有的学校合同写着“开课前可全额退费”,但真要退的时候,却以“资料审核费”“名额占用费”等名义扣掉30%。更夸张的是,有人中途因工作调动想休学,学校直接按“自动放弃”处理,一分钱不退。

真实案例

去年有位学员报名某高校在职博士,交完8万学费后因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学校却以“已开通校内系统”“分配了导师资源”为由,只退40%费用,剩下的直接“打水漂”。

避坑建议

1. 签协议时重点看退费条款,要求写明扣费比例和具体原因;

2. 提前问清休学、延期是否影响退费;

3. 尽量选择分期缴纳,降低一次性损失风险。

三、杂费“滚雪球”,报名时根本不说

你以为学费就是全部开销?太天真了!有些院校在招生简章里只写“学费8万/年”,等到入学后才发现还有一堆隐形收费,论文指导费要另交2万,答辩费5千,资料打印费每年800…更离谱的是,某些课程会强制要求参加高价研修班,不交钱就不让毕业。

常见隐藏收费项目

教材费,标价远高于市场价

学术活动费,强制参加国内外会议

系统使用费,图书馆、教务平台单独收费

避坑建议

1. 报名时直接问清“是否包含所有费用”,要求书面列出明细;

2. 向在读学员打听真实花销;

3. 对突然新增的收费项目,坚决要求查看校方正式文件。

学姐提醒大家,选在职博士千万别光看学费数字,多对比几家学校的收费模式,交钱时保留好合同、收据、聊天记录。万一遇到问题,及时找教育部门或法律途径维权。毕竟辛苦赚来的钱,不能白白打了水漂。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电脑版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