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读博:金融学如何不脱产深造?
发布时间:2025-03-10 11:59:16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最近很多金融从业者在后台留言问:"30岁后还想深造读博,必须辞职吗?"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唠唠金融学在职博士的真实情况。
先说结论:完全不用辞职!现在国内985高校和央行直属院校都开设了金融学在职博士项目。以某高校为例,每月集中授课4天,导师会结合你的工作领域定制研究方向。去年毕业的张姐就是在某券商风控部任职期间完成的论文,研究方向就是她每天接触的债券市场风险评估。
报考条件有三个硬门槛:硕士毕业满5年、近三年有金融类核心期刊论文、现任金融机构中层以上职务。这里提醒大家,工作成果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去年某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虽然笔试分数不高,但凭借操盘的三个乡村振兴金融项目直接被录取。
关于学费问题,别听中介瞎忽悠。正规院校收费在1218万区间,分三年缴纳。特别注意要确认证书是否标注"在职"字样,这点直接影响将来评职称。去年某学员就是吃了这个亏,选了家野鸡机构结果证书不被认可。
金融学在职博士就业前景如何?
很多人好奇,花时间读个金融学在职博士到底值不值?毕业了能干啥?工资高不高?今天咱们就聊点实在的,结合实际情况聊聊这个话题。
就业方向比你想的广
不少人以为读金融学博士只能去高校当老师,其实路子多着呢。比如现在很多二线城市的大学招老师,不光看学历,更看重行业经验。在职博士既有学历又有实战经历,去高校教课反而更有优势。去年认识一位朋友,读在职博士期间一直做投行项目,毕业直接去了南方一所大学当副教授,带学生做产学研项目,收入比纯搞学术的老师高不少。
再比如金融机构的中高层岗位,现在越来越“博士化”。某券商的朋友说,他们部门总监级别以上的,一半人有博士学位。在职博士的优势在于不用脱产,读博期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人脉可以直接用上。有个案例是某银行分行行长,读完在职博士后调任总行战略研究部,薪资涨了30%。
行业需求实实在在
现在金融行业细分领域越来越多,比如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这些新方向,特别缺既懂理论又能落地的人才。在职博士的研究方向如果贴合这些热点,就业优势很明显。举个例子,某大型保险公司去年招了个在职博士,专门研究大数据在精算中的应用,入职直接给到高级经理岗。
政策研究岗位也是个香饽饽。各地金融办、发改委下属的研究机构,特别喜欢招有实操经验的博士。去年某省级金融研究院招人,明确要求“具有金融机构从业经历+博士学位”,这种岗位竞争反而比高校小。
薪资待遇到底怎么样?
具体数字得看地区和岗位。高校讲师岗位的话,一线城市年包大概2030万,但加上课题费和校外咨询就不止这个数。金融机构的话,博士学历一般比硕士起薪高15%20%,比如某基金公司的行业研究员岗位,硕士起薪25万,博士能给到30万往上。
特别说下企业端的需求。现在上市公司招财务总监,有博士学位的候选人越来越吃香。尤其是准备IPO的企业,特别需要懂资本市场运作的高管。某智能制造企业去年挖了个在职博士当CFO,年薪开到80万外加股权激励。
读博期间要注意这些
在职读博最大的优势是人脉积累。同学里可能有银行行长、企业高管,这些资源平时工作中都接触不到。有个真实的例子,某学员在读期间通过同学介绍,直接跳槽到券商投行部,薪资翻倍。
研究方向的选择直接影响就业。建议选导师时重点看两点:一是导师的业界资源,二是研究课题是不是行业真痛点。比如现在很多导师在做数字化转型相关课题,这类研究毕业后去金融科技公司特别对口。
时间管理是关键。见过不少人读博前两年热情满满,后来工作一忙就拖延。建议入学前就跟单位沟通好,每周固定留出研究时间。有个小技巧是把博士论文方向和工作内容结合,这样既能完成学业又能提升工作能力。
最后说点大实话:金融行业确实看重学历,但更看重实际能力。在职博士的最大价值不是那张证书,而是学习过程中培养的系统思维和研究能力。这些软实力在职场关键时刻特别管用,比如参与重大项目竞标、制定公司战略时,受过严谨学术训练的人明显更有优势。
上一篇: 南方医大在职博士,这几点必须知道
下一篇: 昆明医大博士学费清单,读博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