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条件

为什么在职博士取消了

发布时间:2025-02-27 14:37:15

来源: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

最近几年,国内不少高校陆续停招在职博士,这让很多想边工作边读博的人感到困惑。其实这件事背后有明确的原因,主要和国内博士培养体系的改革有关。

先说最直接的原因:国家要严控博士培养质量。过去有些在职博士项目存在“宽进宽出”的现象。有些人平时工作忙,真正投入科研的时间有限,但最后也能拿到学位。这种情况导致博士学位的含金量被质疑。比如2018年某明星论文抄袭事件曝光后,教育部就开始重点整顿非全日制博士教育。

第二个原因是学术资源分配问题。博士生导师每年能带的学生名额有限。如果导师同时带全日制和在读博士,容易出现精力分散的情况。有些导师反映,在职博士由于时间不固定,很难保证定期参加组会、完成实验进度,反而影响整体研究团队的效率。

第三个关键点是防止“混学位”现象。以前确实存在部分在职博士把读博当作职称评定的跳板,并不真正参与科研。有人通过代写论文、数据造假等方式蒙混过关。现在高校对博士论文实行全盲审制度,所有论文都要送到校外专家手里匿名评审,这就堵住了浑水摸鱼的空子。

还有政策调整的影响。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明确要求,博士学位授予必须坚持“学术型”和“专业型”分类培养。很多高校发现,在职博士培养模式很难达到学术型博士的科研时长要求,于是干脆停招,转而发展更贴合实际的专业博士项目。

不过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在职博士都取消了。目前部分高校的专业学位博士(比如工程博士、教育博士)仍然接受在职人员申请,但必须满足两个硬条件:一是工作单位同意脱产学习至少一年,二是导师签字保证培养质量。这和过去“周末上课”的模式有本质区别。

对于真正想深造的在职人员,现在更主流的渠道是报考非全日制专业博士,或者通过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参加全国统考,完成和全日制博士相同的科研成果要求,虽然难度加大,但保证了学位证书的权威性。

如果你正在考虑读博,建议直接咨询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了解最新招生政策。现在很多学校官网都有明确的博士报考条件说明,避免被过时的信息误导。

为什么在职博士取消了

为什么在职博士取消了呢

最近几年不少人发现,很多高校陆续减少了在职博士招生名额,部分专业甚至停招。有人直接问:在职博士是被取消了吗?其实严格来说,国家层面并没有全面取消在职博士,但实际情况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个原因是培养质量被严格把控。过去有些单位存在"花钱买文凭"的现象,个别在职博士不参加课程也能毕业。2013年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所有博士学位申请者必须通过全国统考英语考试,这就筛掉了一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些高校发现部分在职博士生长期不参加科研活动,论文质量不达标,干脆直接停招相关专业。

第二个问题出在导师资源分配上。一个教授带10个学生的情况以前确实存在,但现在教育部规定每位导师每年最多带2个博士生。某985高校的教授透露,他们现在优先保障全日制博士的指导时间,因为这类学生更能专注科研产出成果。有些导师明确表示不再接收在职博士生,毕竟精力实在顾不过来。

第三关涉到学术诚信建设。2020年某重点大学查出7篇在职博士论文存在抄袭,直接导致该校三年内不得招收在职博士。这种情况倒逼高校提高录取门槛,比如要求申请者必须已有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或者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这对在职人员来说难度大增,很多人自然选择放弃报考。

国家政策调整也是关键因素。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始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对连续三年抽检不合格的博士点直接撤销。某理工大学的工程管理博士点就因为这个原因被取消,连带影响了在职博士项目。现在国家更倾向支持"双一流"高校开展专业学位博士教育,传统在职博士空间被压缩。

现在还能读在职博士吗?答案是肯定的,但选择范围缩小很多。目前全国有30余所高校保留在职博士项目,主要集中在教育、工程、临床医学等领域。报考时要注意查看三点:一看学校是否具备该专业的博士授予权;二看招生简章是否注明"非全日制";三要确认毕业时拿的是双证(学位证+学历证)。

对于想深造的在职者,建议优先考虑与工作领域紧密相关的专业学位博士。比如工程师可以报考工程博士,医生选择临床医学博士。这类项目通常采用周末授课或集中授课模式,论文选题也允许结合工作实际。但要注意,现在所有博士论文都要上传国家平台接受全社会监督,混文凭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电脑版

Copyright©2020-2025 在职博士招生信息网